中士事件:英属巴勒斯坦托管时期的悲剧篇章 1947年7月,在英属巴勒斯坦托管的最后动荡岁月,一起震惊世界的“中士事件”发生,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命运。犹太地下组织伊尔贡(Irgun)绑架并杀害了英国陆军情报团两名中士——克利福德·马丁(Clifford Martin)和默文·佩斯(Mervyn Paice),这一残酷的报复行为加剧了紧张局势,引发了强烈愤怒,并促成了英国最终从巴勒斯坦的撤离。本文基于历史记载,探讨这一悲剧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后果,力求提供一个平衡的视角。 历史背景:巴勒斯坦的犹太起义 到1940年代中期,巴勒斯坦已成为民族诉求冲突的火药桶。根据国际联盟的授权,英国负责管理该地区,却面临着来自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社区日益增长的抵抗。受大屠杀恐怖和严格移民政策的驱使,犹太人寻求建立一个民族家园,而阿拉伯人则反对建立犹太国家。包括哈加纳(Haganah)、伊尔贡和莱希(Lehi)在内的犹太准军事组织,对英国军队展开了越来越激进的行动,视其为实现目标的障碍。 由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后成为以色列第六任总理)领导的伊尔贡尤为激进,采用从爆炸到绑架的各种策略来向英国施压。其中一项策略是绑架英国人员作为筹码,以阻止被俘的犹太战士被处决。此前这一方法曾成功换取减刑,但1947年7月的事件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绑架: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 1947年7月11日,20岁的克利福德·马丁和默文·佩斯中士在巴勒斯坦沿海城市内坦亚被绑架。他们隶属英国陆军情报团252野战安全科,当时休班,未携带武器,身着便装。当晚,他们与亚伦·温伯格(Aaron Weinberg)一起在一家咖啡馆度过,温伯格是一名犹太难民,同时在英国军方度假营担任文职人员。他们未曾料到,温伯格实际上是哈加纳情报部门(SHAI)和伊尔贡的双重间谍,而伊尔贡因中士参与搜集犹太地下活动情报而将他们锁定为目标。 绑架行动经过精心策划,但并非毫无破绽。行动由本杰明·卡普兰(Benjamin Kaplan)领导,他是近期从阿卡监狱越狱中获释的伊尔贡成员,依靠当地伊尔贡新兵约瑟夫·梅勒(Yosef Meller)使用一辆更换了车牌的黑色出租车。毫无防备的中士在离开咖啡馆时遭到伏击,被带到内坦亚一家钻石抛光厂下的秘密地下室。他们被关押在狭窄、密闭的环境中,靠瓶装氧气维持生命,长达18天。 伊尔贡的动机明确:以中士为人质,迫使英国停止处决三名在1947年5月阿卡监狱越狱行动中被捕的伊尔贡成员——阿夫沙洛姆·哈维夫(Avshalom Haviv)、梅尔·纳卡尔(Meir Nakar)和雅各布·魏斯(Yaakov Weiss)。这三人因非法持有武器和意图造成伤害被定罪,7月8日,英国当局确认了他们的死刑判决。伊尔贡公开威胁:若执行死刑,马丁和佩斯将被绞死以示报复。 无果的呼吁与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 随着绑架消息的传播,为争取中士获释的努力不断升级。7月17日,英国议员理查德·克罗斯曼(Richard Crossman)和莫里斯·埃德尔曼(Maurice Edelman)公开呼吁释放人质,其他知名人士和普通公民也加入其中。默文·佩斯的父亲写信给梅纳赫姆·贝京,恳求保全儿子的生命。这封信通过一名与伊尔贡有关的邮政工人送达贝京,但贝京通过伊尔贡电台Kol Tsion HaLokhemet冷漠回应:“你必须向渴求石油和鲜血的政府呼吁。” 与此同时,英国在哈加纳的协助下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哈加纳反对伊尔贡的做法。尽管警方两次搜查了钻石抛光厂,中士仍未被发现,藏身于隐秘的地下室。哈加纳了解温伯格的角色,试图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误导伊尔贡,但这些努力均告失败。 7月27日,巴勒斯坦广播公司宣布,哈维夫、魏斯和纳卡尔将于7月29日被处决。英国当局决心维持控制,不顾伊尔贡的威胁继续执行死刑。三名伊尔贡战士(年龄在21至23岁)在阿卡监狱被逐一处决,据称他们在面对绞刑架时唱起了犹太国歌Hatikvah。他们成为一些人尊崇的Olei Hagardom(“被绞死者”),即犹太抵抗运动的烈士。 谋杀及其恐怖后果 对处决的愤怒促使梅纳赫姆·贝京下令立即处死马丁和佩斯。7月29日晚,两名中士在钻石抛光厂被用钢琴弦绞死,经历了缓慢而痛苦的死亡。随后,他们的尸体被运往内坦亚附近的桉树林,悬挂在树上,脸部裹着绷带,衬衫被部分撕下。伊尔贡还加入了残忍的细节:在马丁的尸体下放置了一枚接触式地雷,准备在被取下时引爆。该组织匿名通知特拉维夫的报社,告知尸体位置,以确保最大的宣传效果。 7月30日,英国士兵在记者和犹太代表陪同下发现了尸体。现场令人毛骨悚然:中士的尸体满是血污、发黑,悬在树上,上面别着伊尔贡的传单,指控他们犯有“反犹罪行”。D.H.加拉蒂上尉在检查现场后,用绑在杆子上的刀开始割下马丁的尸体。当尸体坠落时,地雷爆炸,炸毁了马丁的尸体,损毁了佩斯的尸体,并炸伤了加拉蒂的脸部和肩膀。媒体捕捉到的恐怖画面震惊了全世界。 全球谴责与暴力报复 中士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谴责。在英国,《泰晤士报》宣称:“难以估量这起冷血谋杀两名英国士兵对犹太事业在英国乃至全球造成的损害。”《曼彻斯特卫报》称其为政治恐怖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之一,将其与纳粹暴行相提并论。英国犹太领袖,包括编辑约翰·沙夫茨利(John Shaftesley),谴责伊尔贡的行为为“罪行”,恳求英国社会不要报复犹太社区。 他们的恳求未被理会。7月31日,特拉维夫的英国部队和警察发起暴乱,袭击犹太商店、掀翻车辆并殴打平民,导致五名犹太人死亡,多人受伤。在英国,谋杀案在八月银行假期周末引发了反犹骚乱,利物浦、伦敦和格拉斯哥等城市的犹太企业和会堂遭到破坏。出现了写着“犹太凶手”和“希特勒是对的”标牌,反映了反犹情绪的激增。 在巴勒斯坦,内坦亚居民因担心英国报复而囤积食品,一些人逃离了城市。伊尔贡毫无悔意,在其报刊上吹嘘谋杀行为,宣称:“我们不承认单方面的战争法则。”尽管哈加纳反对伊尔贡的策略,但无法阻止暴力的升级。 遗产与历史意义 中士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谋杀案与英国国内的反犹反应相结合,加剧了对英国政府重新考虑其在巴勒斯坦角色的压力。两个月后,1947年9月,英国宣布打算退出托管地,为联合国分区计划和1948年5月以色列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此事件是一个转折点,表明英国在面对无休止的起义时无法维持其地位。 对犹太社区而言,这一事件造成了深刻的内部裂痕。伊尔贡将处决视为对抗英国压迫的必要抵抗行为,而更广泛的犹太领导层,包括哈加纳和伊舒夫(Yishuv)代表,谴责谋杀行为是适得其反且道德上应受谴责的。这一事件还激发了文学反思,如埃利·维塞尔(Elie Wiesel)1960年的小说《黎明》(Dawn),虚构了伊尔贡处决者面临的道德困境。 对马丁和佩斯家族来说,损失无法估量。两名中士于1947年8月1日被安葬在以色列拉姆拉的拉姆勒战争公墓,其墓碑至今尚存。佩斯是布里斯托尔Stoke Bishop的哈里和罗斯·佩斯之子,2017年被“被遗忘的英国英雄运动”组织的纪念活动所缅怀。内坦亚附近建立了一片“中士林”作为纪念林,至今仍存。 批判性反思 中士事件是殖民冲突复杂性的残酷提醒,在这些冲突中,暴力和报复的循环失控。伊尔贡的行为虽然根植于其为犹太自决的斗争,但被广泛视为越过了道德底线,疏远了潜在的盟友并助长了反犹主义。相反,英国的反应,包括在特拉维夫的法外报复,凸显了在高度两极化的环境中维持秩序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该事件的一些叙述仍具争议性。例如,2017年Quora上的一篇帖子声称以色列从未为谋杀支付赔偿,因为伊尔贡独立于试图营救中士的伊舒夫领导层行动。然而,这一说法缺乏原始资料验证,应谨慎对待。同样,X平台上描述中士被“折磨”或“用钢琴弦勒死”的帖子反映了强烈的情绪,但可能夸大了未被原始记载一致支持的细节。 最终,中士事件浓缩了一个冲突的悲剧,在这场冲突中,年轻男子——无论是英国士兵还是犹太武装分子——成为了更大斗争中的棋子。克利福德·马丁和默文·佩斯身陷意识形态与复仇的交火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死亡成为通向以色列独立道路上的一段沉重篇章。